八省联考试卷结构和题型上更加灵活,考查学生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下面是关于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永远在路上,弘扬长征精神没有“完成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我们应当传承弘扬红军将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牺牲奉献的精神,敢于舍弃“小我”、勇于追求“大我”,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长征是一条自我突破、凤凰涅槃之路。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是长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面对的依然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仅靠老思维、老经验、老路子显然不行。只有根据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统一起来,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摘编自王诗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材料二:
当我们看到电视里熟悉的火箭升空画面,感受升空那一刻的激动人心,有多少人了解几代航天人为此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又有多少人清楚其背后经历的多次试验与失败?长征故事在祖国大地继续吟唱着。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战士突破了几倍乃至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跨越了雪山草地,仅是牺牲的营级以上干部,就超过400人。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同样靠的是航天官兵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勇于牺牲和奉献。
看着眼前的巨型火箭,有谁能想到,这个庞然大物的研发团队成员不满35岁的占据多数。其中增压输送系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岁。箭体结构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2岁,成员大部分是硕士。拥有了世界上最年轻的航天人才队伍,也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拥有强大的创新引擎。
如今的文昌发射场,塔架高耸、厂房雄伟、道路宽阔而平坦,一个现代化的航天发射场呈现在我们眼前。“很难想象,七年前这里只是一片荒芜地。”工程师商利民这样介绍。作为发射场的第一批创业者,商利民也是在这片荒地里白手起家、打造发射场的全程见证者。当初,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每天徒步穿行20多公里,用双脚丈量发射场1.6万亩的每一寸土地;被誉为“海岛丁香花”的高级工程师丁斓,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再推迟生育计划,高龄怀孕后,更是挺着大肚子奋战在一线;工程师周湘虎因过度劳累和强光照射导致左眼永久失明,他说:“即使把另一只眼睛也献给心爱的航天事业也无怨无悔。”
为了支持发射场的建设,星光村村民离开了世代居住的祖屋。还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普普通通的建设者,他们顶着烈日、吊在高空、深入泥坑、趟进积水,用勤劳的双手默默地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
虽然他们可能互不相识,但开拓者是他们共同的名字,为祖国的航天梦而奉献是他们身上共同的标签。作为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不论火箭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不论发射一线、测控一线、回收一线的科研人员,还是散布于陆地和海洋上的保障人员,大家勇于奉献,众志成城,汇成托举中国航天的强大力量。
(摘编自《中国航天人为何用“长征”命名运载火箭》)
材料三:
“七一”前夕,许多乘飞机来贵州省贵阳市的游客透过舷窗看去,惊喜地发现,一座红色的巨型建筑逶迤铺展在青山绿水间,仿若一条从天而降的丝带,分外耀眼,这就是位于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红飘带”数字体验馆(以下简称“红飘带”)。
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之一。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贵州以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红飘带”集文化、科技、艺术为一体,由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征程”“红飘带·飞行影院”两大部分组成,数字化全景再现长征之路。
“序厅暖场!”——眼看观众已经入场,“红飘带”演艺设备专员朱颖迅速在对讲机中发出指令。一盏闪烁微光的马灯逐渐明亮起来,通过全息影像再现红军战士形象,一段红色之旅就此开启。
“‘红飘带’集合了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科技手段,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真实的体验。”朱颖边介绍边操作。光影在战壕、山体、石笋间流转,观众被引导进入下一个场景。
水花四溅、硝烟弥漫,身临“血战湘江”的悲壮历程;狂风暴雪,喊声阵阵,用双脚丈量“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场景……就这样,观众沉浸式穿行在“红飘带·伟大征程”的6个篇章中。
在“红飘带”,负责幕后保障工作的技术运维团队有30多人。每周,团队都会定时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在演出前进行早检,对各类型声光电设备、各场景特效情况反复调试。朱颖说:“希望能以每一次都完美的舞台呈现,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红飘带’,重温伟大长征精神。”
据悉,自2023年10月22日试运营以来,“红飘带”演出场次已超过4000场,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成为贵州红色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地标。
(摘编自《贵州贵阳:“红飘带”礼敬长征故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破解难题,开创美好未来。
B.当下,我们要想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条新道路,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
C.材料二中火箭研发团队成员大多不满35岁,且大部分是硕士,这个团队是世界航天人才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具有强大的创新力。
D.文昌发射场的建成离不开航天官兵与科技工作者的付出、星光村村民和普通建筑者的助力,这说明伟大事业既需要杰出人物,也需要普通民众。
2.下列对材料二与材料三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二首段中的两个设问句揭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成功的背后是众多航天人的辛勤付出。
B.材料三中“眼看观众已经入场”“一盏闪烁微光的马灯逐渐明亮起来”等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
C.材料二与材料三都提及了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某些场景,都是为了表现红军的勇于牺牲与奉献,说明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D.材料二中航天人为航天事业的拼搏与材料三中“红飘带”数字体验馆成功出圈,均是材料一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具体表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红军“敢于舍弃‘小我’、勇于追求‘大我’”的一项是(3分)( )
A.行军途中,女战士李坚真抬伤员、挑药箱,照料全连干部的衣食住行,不丢下一位战友。
B.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中获胜,除战略战术运用成功外,民众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C.红五军团第34师为掩护主力部队渡湘江,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斗争,最终全部阵亡。
D.周广才带领红军战士过草地时,因没有食物,就只能将战争中缴获的皮带煮熟用以充饥。
4.材料一与材料三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4分)
5.上面三则材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C 2.D 3.C
4.①材料一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长征精神的意义及如何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
②材料三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介绍了贵阳市“红飘带”数字体验馆如何礼敬长征故事及其取得的成果。
5.①新时期发展有必要继续弘扬昂扬拼搏、积极进取的长征精神。
②因地制宜,根据中国国情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③开拓创新,依靠高新技术助力发展。
【文本解读】这三篇材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长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材料一概述了长征精神对新时代的启示,强调创新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材料二描绘了航天事业的拼搏与奉献,将长征精神延续至现代科技发展;材料三则通过数字科技再现长征历史,突出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整体上,这些材料共同呼应了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性,激励人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勇于牺牲、创新和奉献。
【试题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材料二中火箭研发团队成员大多不满35岁,且大部分是硕士”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说“这个庞然大物的研发团队成员不满35岁的占据多数。其中增压输送系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岁。箭体结构攻关团队,平均年龄 32岁,成员大部分是硕士”,不是整个研发团队中大部分是硕士,是就“箭体结构攻关团队”而言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设问”错误,“有多少人了解几代航天人为此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又有多少人清楚其背后经历的多次试验与失败”,应为反问句,表达相反的意思。
B.“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错,“眼看观众已经入场”“一盏闪烁微光的马灯逐渐明亮起来”只是单纯对会场的描写,没有营造紧张的氛围。
C.“都是为了表现红军的勇于牺牲与奉献”错,材料三是为了说明AI给人的真实感与沉浸式体验。“说明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错,过度解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体现革命过程的艰苦及坚定的革命信念。
B.说明民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C.体现舍弃“小我”,勇于追求“大我”的精神。
D.体现长征过程的艰苦。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
①材料一,“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传承弘扬红军将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牺牲奉献的精神”“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长征是一条自我突破、凤凰涅槃之路。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是长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长征精神的意义及如何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
②材料三,“一座红色的巨型建筑逶迤铺展在青山绿水间,仿若一条从天而降的丝带,分外耀眼,这就是位于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红飘带’数字体验馆”“‘红飘带’集合了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科技手段,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真实的体验”为记叙;“水花四溅、硝烟弥漫,身临‘血战湘江’的悲壮历程;狂风暴雪,喊声阵阵,用双脚丈量‘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场景”为描写。“‘红飘带’演出场次已超过4000场,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成为贵州红色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地标”。材料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介绍了贵阳市“红飘带”数字体验馆如何礼敬长征故事及其取得的成果。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结合“长征永远在路上,弘扬长征精神没有‘完成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我们应当传承弘扬红军将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牺牲奉献的精神”可知,新时期发展有必要继续弘扬昂扬拼搏、积极进取的长征精神。
②结合“长征是一条自我突破、凤凰涅槃之路。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是长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可知,因地制宜,根据中国国情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③“今天……只有根据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统一起来,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拓创新,依靠高新技术助力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变脸(节选)
范小青
我的手机被偷了。
我以最快速度到了我家附近的手机营业厅,先挂失,再用老号码办新手机。
这里需要我的脸和身份证照片匹配,才能办理手机业务。我坐到机器面前,让机器检查我是谁。结果却是我不是我。
我气得不厚道了,我嘲笑营业员说,喔哟哟,就是办个手机而已,又不是买豪宅,又不是取巨款,你这么认真有意思吗?
营业员说,不是我要认真,是程序规定的,你不匹配,就办不了你的手机。现在都是实名制,你不是你身份证上的这个人,就不能办。
我说,你们这种程序,存心是捉弄人啊。你不知道人手机丢了有多着急吗?
她说,我怎么不知道,我比你还着急呢。
我一着急,打电话让我弟弟来帮我解决困难。我弟弟比我横,说不定他有他的办法。
我弟弟迅速赶来。因为我在电话里口气比较着急也比较愤慨,他以为谁欺负我了,见了我就问,人呢?一边还抻拳撸臂。
我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说,人在这儿呢,可惜此人已经不是此人了。
等我说明了事由,我弟弟一身的劲儿没处去了,十分无趣地说,喔哟,就这事啊,无聊,拿我的身份证办就是了。
真是小事一桩。可惜我弟弟没带身份证。
营业员的眼光渐渐暗淡下去了,她对我彻底失望了。她的眼睛从我的脸上挪开,挪到我弟弟那儿。就在那一瞬间,①她忽然眼神闪亮,精神倍增,大声说,咦,咦,你,是你。
她把我弟弟的脸拉去和我的照片匹配,额的个神,匹配度百分之六十五。
够了够了,超过五十了,可以办了,营业员高兴地喊了起来,来来来,你挑一下手机,你看中哪一款?她喊我弟弟过去,一边显摆各式手机,一边又朝我弟弟看了几眼,说,你自己早一点来就不会这么麻烦了,非要找人冒充,你看,搞到最后,还得你自己来。你唬得了人眼,你唬不过鬼眼。
我不在乎她把我弟弟当成我,反正我可以用我的名字办手机了。现在已经进入数据化时代,不用实名制办手机还真不方便。我只是没想到,我弟弟的脸一出来,竟然万事大吉了。
其实这事情想想也是奇怪,②居然用了我的名字和我弟弟的脸确认了我的存在。我对这件事表示怀疑,怎么我不是我,我弟弟倒成了我?荒唐。我问弟弟,为什么你的脸能管我的用?我弟弟诡异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指了指我的耳朵。
我不服了。难道一个人的相貌,是由耳朵决定的?难道只是因为耳朵没有摆对,我就不是我了?我想拿我的耳朵重试,营业员急了,说,不是你,不是你,你别捣乱了好不好?好不容易匹配上,你再一捣乱,我今天唯一的一单生意也要被你搞掉了。
我和我弟弟离开手机营业厅的时候,营业员在后背欢送我们,她说,慢走啊,艾老师。
③我顿时头皮一麻,咦,你认得我?
营业员说,我当然认得你,你是艾老师,大名鼎鼎的,这条街上谁不认得你。
我气得说,那你假装不认得我,还为难我?
营业员说,艾老师,我可不敢为难你,但是我认得你是没有用的,系统不认得你,机器不认得你,我就办不了。
她说得真有理。
总之,丢失手机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有惊无险,有麻烦但不算大。
我又碰到事情了,我要去银行取钱。
你们会觉得奇怪,现在不都已经无纸化了吗,支付宝、微信都行,最老土的现是刷银行卡了,难道还有比这更逊的吗?
有呀,我家儿子相亲了,得带上彩礼呀,什么东西你都可以拿手机支付,彩礼你能吗?不能吧,你看到亲家把手机朝他面前一竖说,你扫我还是我扫你?还是带上现钱比较靠谱一点。
我带上银行卡和身份证,到了银行,里边一个人也没有。就在我左顾右盼的时候,我面前的一台机器突然说话了,把我吓了一跳,赶紧听它说,欢迎光临。取款请按1,存款请按2,办理挂失请按3,还有什么什么请按456789。
我心想,我就是取个款,听它那么多干吗?我按了个1,按照机器的指示,我把银行卡塞进去,输入了要取的数额,又输入密码,只等那红色的大票哗啦啦地吐出来。结果机器并没有吐钱出来,它又说话了,信息核对有误,请重新核对信息。
我说,难道我的脸又不行了?可是不对呀,我明明是刷了脸进来的,怎么到了取款机这边,脸又不对了呢?
机器说,请重新核对信息。
我生气地说,你个蠢货,什么也不懂。
机器说,请重新核对信息。
我正没有办法对付这蠢货,旁边突然冒出一个人来,他必定也是刷了脸进来的。他站到我的取款机前,脸一伸,钱就哗啦啦地吐出来了,他收起厚厚的一沓钱,也不数,回头朝我笑笑。
我蒙了一会儿,才发现他取走了我的钱。我赶紧对着取款机大喊,不对不对,是我,是我,你看清楚了,我是我,他取走的是我的钱!
机器说,欢迎下次光临。
我想找人帮忙,可是没有人呀,连个鬼也没有,我急得大喊起来,打劫啦,打劫啦,快来人哪,打劫啦!
曾阿姨推醒了我,一脸瞧不起的样子,说,你也不嫌累得慌,睡个午觉,还做梦,你要打劫谁呢?
我一下子清醒过来,吓出了一身冷汗,我拍着胸脯说,还好,还好,是个梦。我把可怕的梦境告诉了曾阿姨,曾阿姨冷笑一声说,恭喜你,你的梦已经实现了。
曾阿姨把手机竖到我眼前,我看到一条惊人的标题:④巨变!巨变!银行巨变——无人银行正式开业!
(有删改)
【注】①曾阿姨:“我”对妻子的戏称。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手机营业厅的机器不能证明“我就是我”,“我”为办不了新手机而着急的时候,营业员也设身处地地为“我”着急。
B.弟弟耳朵的位置比“我”更接近“我”身份证照片上耳朵的位置,机器成功验证了这一细节,从而证明了弟弟就是“我”。
C.无论“我”有怎样的疑惑和责骂,银行取款机都会按程序机械回应,这种人机不对称的沟通方式难以满足个性诉求。
D.虽然“我”口中的“打劫”和曾阿姨口中的“打劫”所指不同,但该词使故事从梦境转到现实,切换自然而又巧妙。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通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营业员发现弟弟长得像“我”时的惊喜。
B.句子②中“居然”一词,揭示了“我”对验证“我的存在”的方式大惑不解的心理。
C.句子③中“头皮一麻”这一细节,凸显了营业员假装不认识“我”对“我”的刺激。
D.句子④反复使用“巨变”一词,强调曾阿姨对“我”关于无人银行正式开业的提醒。
8.弟弟这一角色在文本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通过梦境来叙述“银行取款”的故事,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6.A 7.D
8.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弟弟的脸与“我”的身份证照片匹配成功,让“我”顺利办了新手机。
②有利于突出主题:弟弟的脸最终证明了“我”是“我”,而“我”自己却不能证明,这种荒诞的现象引发人们对“技术依赖”的深思。
9.①从叙述手段看,该处写“银行取款”的梦境与上文写“办新手机”的现实形成虚实关系,使行文富于变化而避免雷同。
②从思想内容看,用梦境中“技术依赖”的荒诞来映照现实中“技术依赖”的荒诞,引发读者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入思考。
【文本解读】本文讲述了一个讽刺现代技术对个人身份认定的故事。“我”因手机被偷,前往营业厅办理挂失与补办手续,却因机器无法确认“我”的身份而受阻。后来,弟弟竟被系统识别为“我”,才解决了问题。随后在梦境中,“我”又一次身份被错认,在取款时被另一人冒名取走了账户中的钱。最终梦醒,继续反思身份辨识背后信息安全和技术局限的问题。
【试题解答】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营业员也设身处地地为‘我’着急”错,根据“我今天唯一的一单生意也要被你搞掉了”,可知营业员说“我比你还着急呢”并非设身处地为“我”着急,而是为完不成这单生意而着急。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D.“强调曾阿姨对‘我’关于无人银行正式开业的提醒”错,“巨变!巨变!银行巨变——无人银行正式开业”是文章标题,是文章对读者的提醒,不是曾阿姨对“我”的提醒。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情节上,弟弟的出现解决了“我”无法通过脸部验证办理手机业务的问题,他的脸貌似比“我”更符合身份证照片,“她把我弟弟的脸拉去和我的照片匹配,额的个神,匹配度百分之六十五”“够了够了,超过五十了,可以办了,营业员高兴地喊了起来”,使得事情有了转机,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②主题上,通过弟弟的脸可以替代身份证上的“我”,引发对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准确性的质疑,“现在已经进入数据化时代,不用实名制办手机还真不方便。我只是没想到,我弟弟的脸一出来,竟然万事大吉了”“我对这件事表示怀疑,怎么我不是我,我弟弟倒成了我”,引发出对“技术依赖”的深思。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叙述手段上,上文写“我”无法通过脸部验证办理手机业务,而梦境内容写在银行取款机上也出现因“我”不是“我”而被别人取走了自己账户中的钱,前后两个情节本质上都是反映现实中个人身份不被机器识别,前者是实写,后者则通过梦境虚写,前后一实一虚,情节上相互交错,富于变化,避免了雷同化。
②思想主题上,通过较为荒诞“梦境”的梦境情节,反映主人公生活中的无奈与困惑,以夸张的方式呈现和反衬现实问题,让人看到未来技术的荒谬与潜在风险,揭示了技术依赖带来的身份混淆与安全隐患。同时,由真幻交错的叙述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又曰:“前车覆,后车诫。”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行者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节选自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故人君举措应天,若北辰为之主,台辅为之臣佐,列宿为之官属,众星为之人民。是以北辰不可变改,台辅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错缪,此天之象也。故立台榭以观天文,郊祀、逆气以配神灵,所以务天之本也;耕农、社稷、山林、川泽,祀祠祈福,所以务地之本也;庠序之礼,八佾之乐,明堂辟雍,高墙宗庙,所以务人之本也。故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圆凿不可以方枘,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用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经》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谓也。
(节选自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秦世A之所以亟B绝者C其辙迹D可见也E然而F不避G是后H车又将覆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机,关键,与《阿房宫赋》中“多于机上之工女”的“机”意思不同。
B.而,连词,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而”用法相同。
C.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后成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D.患,祸害,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患”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谊先引用俗语表明观点,接着将夏商周三代和秦王朝进行对比,得出国家存续、灭亡的变化规律,以此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B.胡人和粤人刚出生时声音、欲望和嗜好基本相同,长大后却形成了不同的风俗和语言,贾谊以此证明教育和习惯的重要性。
C.诸葛亮认为,人君就像北辰星居于中心地位,臣僚官佐就像北辰星旁的台辅星,官员的属吏就像其他星宿,而百姓就像繁星。
D.在诸葛亮看来,人君应当重视观测天文、祭祀祈福、礼乐教化之事,否则,一旦天、地或人出现反常之态,必定导致国家覆灭。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2)《经》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谓也。
1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治国之策,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0.CEG 11.B 12.D
13.(1)(如果)教育得当而左右亲随品行端正,那么太子必定品行端正,太子品行端正则天下就能安定了。
(2)《经》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4.①材料一侧重于强调治国要注意吸取历史教训,以尽早教育太子和替他选择左右之人为当务之急。
②材料二侧重于强调治国要致力于确立天、地、人的根本,人君应该按照常法要规治理国家。
【文本解读】贾谊在材料一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选择良师和早期教育来培养太子的德行,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相比之下,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更关注国家治理的整体结构和规律,强调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的平衡,以及遵循先王之法的重要性。两者都指向治国安邦,但一侧重于个体教育,一强调宏观法则。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俗语说:“不熟悉做官的事,只要观察以往官吏做过的事情。”又说:“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夏、商、周三代之所以统治长久,看以往的事可以明白了;但是却不加以学习,这是不效法圣人智慧。秦王朝之所以很快灭亡,其车轮的痕迹(原因)也可以看得清楚了;但是却不注意避免,这样后面的车(汉朝)又将面临覆灭的危险。存与亡的变化,治与乱的关键,要旨便在这里了。天下的命运,决定于太子;要使太子成为好的继承人,在于及早进行教育和选择贤人做太子的左右亲随。在思想还没有放开时就先进行教育,则教化容易收到成效;领悟治国道理和知识道义的要旨,是教育的力量。至于太子习惯的养成,就是左右亲随的职责了。北方的胡人和南方的粤人,刚出生时声音相同,欲望和嗜好也没有什么差异,等到长大成人之后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各自的语言)经过多次翻译却仍无法相互理解,行为习惯有即使到死也不能互相改变的,这是教育和习惯所造成的。所以我说为太子选择左右亲随、及早进行教育最为紧迫。(如果)教育得当而左右亲随品行端正,那么太子必定品行端正,太子品行端正则天下就能安定了。《书》说:“天子一人有庆幸的事,天下百姓都仰仗他得到好处。”教育太子是当务之急。
材料二:
治国,就如同治家。治家,务必确立根本,根本立住了则末节自会端正。所谓本,是事物的源头;所谓末,是(对源头的)呼应附和。事物的源头,就是天地;呼应附和,就是万物。万物的发展,没有天就不会产生,没有地就不会生长,没有人就不会成功。因此君主的行为应当顺应天命,就像天空以北极星为中心,台辅星(位于北极星旁)就像臣僚官佐,其他众多星宿就像主要官员的属吏,繁星就像百姓。所以北极星的位置不能变动,台辅星的运行不能没有法度,其他众星宿的排列不能杂乱无章,这就是天象。因此建造高台来观测天象,在郊外祭祀、避免不祥气象来配享神灵,这就是致力于天的根本;耕田种地、祭祀土神和谷神、在山林和川泽建立祠庙,祈求福祚,这就是致力于地的根本;重视学校的礼仪,建立八佾乐舞,设立明堂辟雍,修造高墙宗庙,这就是致力于人的根本。所以所谓本,就是常用的法度,规矩中最关键的。圆的卵眼不能用方的榫头相配,铅做的刀不能用来砍伐树木,这是说不使用恰当的方法就不能成就功业,不使用恰当的工具就不能成就精巧。因此天一反常态,就会产生违逆不顺之气;地一反常态,就会发生枯萎之事;人一反常态,就会出现祸害。《经》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试题解答】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王朝之所以很快灭亡,其车轮的痕迹(原因)也可以看得清楚了;但是却不注意避免,这样后面的车(汉朝)又将面临覆灭的危险。
“亟绝”指快速灭亡,“秦世”为“亟绝”的主语,A、B两处不断,C处需断开;
“辙迹可见”表意完整,“也”为句末停顿,D处不断,E处需断开;
“然而”表示转折,“不避”是内容,F处不断,G处需断开;
“后车”喻指后面的朝代,H处不断。
故选CEG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文化常识等的能力。
A.正确。关键/织机。句意:治与乱的关键。/比机上的工女还多。
B.“用法相同”错误。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句意:(各自的语言)经过多次翻译却仍无法相互理解。/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
C.正确。句意:设立明堂辟雍。
D.正确。句意:就会出现祸害。/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的能力。
D.“一旦天、地或人出现反常之态,必定导致国家覆灭”错,“必定”二字过于绝对,文中只说天一反常态,会产生不祥之象;地一反常态,会发生枯萎之事;人一反常态,会出现祸害,并非“必定导致国家覆灭”。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得”,得当;“正”,品行端正;“定”,安定。
(2)“法服”,合乎礼法的衣服;“服”,穿;“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此谓(之)也”。
1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的能力。
材料一,结合原文“不习为吏,视已成事”“前车覆,后车诫”,强调吸取历史教训,根据后文教育太子的论述,可知材料一还强调对太子的教育。
材料二,结合原文“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故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可知,强调的是要确立根本,要按照“经常之法,规矩之要”治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喜罢郡
白居易
五年两郡亦堪嗟,偷出游山走看花。
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
樽前免被催迎使,枕上休闻报坐衙。
睡到午时欢到夜,回看官职是泥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偷出游山走看花”中的“偷”“走”二字,突出了作者当官时期的不自由,想要游山玩水却不得其便,只能走马匆匆。
B.颈联写诗人“罢郡”后,饮酒、休憩时不会再被官场之事打扰,“催迎使”“报坐衙”可见诗人曾经公务的繁忙。
C.尾联上句是对诗人现在生活的描绘,诗人可以纵情欢乐、酣眠到午时;下句则是诗人对过往官场生涯的反思。
D.本诗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一样都隐含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16.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D
16.①直抒胸臆。“五年两郡亦堪嗟”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②运用对比。通过“自此光阴为己有”和“从前日月属官家”的对比,凸显了以前的繁忙压抑与卸任后的轻松愉悦。③运用比喻。“回看官职是泥沙”一句写官职就像泥沙一样微不足道,不值得再去追求和留恋,表现出诗人对官职的轻视,体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诗歌鉴赏】白居易的《喜罢郡》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卸任后的轻松自在和为官时的繁忙不堪。诗中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同时反思官职如泥沙般无足轻重。全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喜悦和对官场束缚的不屑,充满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试题解答】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本诗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一样……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热爱”错。陶渊明的诗通过“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等语句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本诗通过写“罢郡”后的自由来表达对官场的厌倦,但看不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直抒胸臆。首联“五年两郡亦堪嗟,偷出游山走看花”,诗人叙述自己五年在两个郡为官的经历,“堪嗟”一词直接表达出诗人对这段官场经历的叹息。“偷出”体现出诗人为官时的无奈,只能挤出时间游山看花,直接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其次,颔联“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将“自此”的自由时光和“从前”被官家束缚的日子进行对比。从前为官时,时间被官场事务占据,没有自由;现在罢郡后,时间可以自己支配,这种对比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对摆脱官场后的自由生活的欣喜和对以往官场生活的不满。运用对比,凸显了以前的繁忙压抑与卸任后的轻松愉悦。
最后,运用比喻。“回看官职是泥沙”一句中,将官职比喻成泥沙,突出了官职的微不足道,不值得再去追求和留恋。表现出诗人对官职的轻视,突出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否定,将超脱的人生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班会课上王老师告诫同学们,不要像白居易《琵琶行》中所写的“ , ”那样,在一天天的嬉戏中荒废年华。
(2)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刚将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作为座右铭,警醒自己在物质诱惑面前保持廉洁之心,拒绝贪腐之念。
(3)在古代诗歌中,植物的凋零很容易引发诗人的伤感之情,比如“ , ”。
【参考答案】
(1)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2)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3)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毛泽东的诗词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有机统一,蕴含着宏阔的历史观。从时间跨度看,他诗词中的时间跨度大,气势恢宏,场景辽阔。《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往事越千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即使千年、万年,在毛泽东笔下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毛泽东的诗词不只是写人类社会的时间,还写自然历史的时间,跨度极大,意象奇伟。如《念奴娇·昆仑》中写道:“横空出世,葬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自昆仑山诞生以来,时间以亿年计。历史的长河、人类的长河、自然的长河、宇宙的长河都在他的笔下从容流淌。从空间跨度看,他诗词中的空间广阔宏远,甚至无边无际。如《沁园春·雪》中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长城内可视作祖国的南方,长城外可视作祖国的北方;“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写大河从西部发源,东流到海。应该说,祖国的东南西北,都在作者的观照之内。《念奴娇·昆仑》中的“安得倚天抽宝剑”,可以感受到作者 ① 的形象。《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从对上九天、下五洋的广阔空间的把握中,可以看到毛泽东奋勇登攀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的诗词时空的描述,拥有着丰富而奇伟的想象,连接着浩渺的历史,体悟出纵贯古今、横亘中外的豪情。毛泽东的诗词站在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高度,关心人民疾苦、历史进步、世界和平与发展,蕴含着 ② 的大我情怀,增强了我们做中国人的志气和骨气。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文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B.有些不法商家贩卖假货,以假乱真,坑害消费者。
C.他这次的确违反了纪律,但不能以此就完全否定他。
D.我们要学会在人生低谷时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参考答案】
18.①顶天立地(威风凛凛) ②气势磅礴(气壮山河)
19.B
20.示例:毛泽东的诗词对时空的描述,拥有着丰富而奇伟的想象,连接着浩渺的历史,体现出(表达了)纵贯古今、横亘中外的豪情。
【试题解答】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结合前面诗句可知,此处极言形象的高大,有威严,可填“顶天立地”或“威风凛凛”。顶天立地:形容形象伟大,气概豪迈。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②结合“关心人民疾苦、历史进步、世界和平与发展”可知,这种大我情怀雄伟、豪迈,可填“气势磅礴”“气壮山河”。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如高山大河般雄壮豪迈。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B项中的“以”与文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均是介词“用”。
A.介词,表示时间的界限。
C.介词,因。
D.连词,表目的“来”。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①“毛泽东的诗词时空的描述”成分残缺,在“时空”前面添加“对”;
②“体悟出纵贯古今、横亘中外的豪情”动宾搭配不当,将“体悟出”改为“体现出”或“表达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奶的味道与奶牛吃什么密切相关。奶牛吃的东西,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到血液中,进而转移到乳腺等外围组织, ① ,影响牛奶的味道。比如很多研究发现,草里面就有几十种香味物质。
环境中的“香味物质”也能够被鼻子吸入,通过肺而进入血液系统,最后进入到奶中。既然“好”的味道能够进入到奶中,那么“不好”的味道自然也可以进入到奶中。所以,要想获得“香”的奶味,就需要 ② 。
牛吃进去的饲料、呼吸的空气, ③ 进入血液,在体内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过程,形成丰富的风味化合物,包括脂肪酸、醇类、酯类、内酯类、醛类、酮类、酚类、醚类、含硫化合物及萜类化合物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22.请你根据材料内容,为某牛奶企业写一段宣传语,要求语句通顺,70个字左右。(6分)
【参考答案】
21.①最后进入牛奶中;②有好的饲料和清洁的环境;③通过消化道、呼吸系统等
22.(示例)我们的牛奶产自天然牧场,那里草场茂密浓绿,空气环境清新,为奶牛生长以及牛奶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产出的牛奶营养价值更加丰富,更能满足人体需求。
【试题解答】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句“奶牛吃的东西,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到血液中,进而转移到乳腺等外围组织”和后句“影响牛奶的味道”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奶牛吃的东西转移到乳腺等外围组织后最后进入牛奶里,这也就影响牛奶的味道,故补写内容为“最后进入牛奶中”。
第二空,根据“所以”可知前后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前句说“环境中的‘香味物质’……最后进入到奶中”“‘好’的味道能够进入到奶中……”可知,此处是说要想获得“香”的奶味就需要有“香”的环境并吃“香”的东西,即好的饲料和清洁的环境,故补写内容为“有好的饲料和清洁的环境”。
第三空,语境是说牛吃进饲料、呼吸空气后,进入血液的过程,即要经过消化道、呼吸系统等才能进入血液,完成代谢过程,故补写内容为“通过消化道、呼吸系统等”。
2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根据“奶的味道与奶牛吃什么密切相关。奶牛吃的东西,……最后进入牛奶中,影响牛奶的味道”“要想获得‘香’的奶味,就需要有好的饲料和清洁的环境”分析,考生在拟写宣传语时,重点从牛奶的生活环境、奶牛吃的草料着手宣传牛奶的品质。
比如拟写时,强调牛奶产自“天然牧场”,指出天然牧场良好的环境特点——草场茂密浓绿,空气环境清新,并强调奶牛的饲料也来自这天然牧场,产出的牛奶品质好——营养更丰富,更满足人体需求。
四、作文(60分)
八省联考有哪些省?
八省联考的省份包括:广东省、辽宁省、福建省、河北省、江苏省、湖北省、重庆市和湖南省。
八省联考有哪些学校参加?
原则上,8省中办有高三班的所有学校均会参加。
首先,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参考对象是应届高三生、往届复读生、以及参加了高考报名的社会高考生。这些考生如果没有不可抗拒因素是都要参加的,因此在八个省份中,办有高三班级教学的学校是都要参加的。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河北部分考生的反馈,河北省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有部分学生在八省联考中使用了线上考试的模式。
此次联考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参与人数非常多,参考学校也很多。根据各项资料,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8个省市参考学校中名气比较大的学校。具体名单如下:
1)重庆市:巴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市第八中学……
2)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一中……
3)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冈中学,武汉二中……
4)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东北育才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
5)河北省:河北衡水中学、石家庄第二中学、河北省承德中学、河北省衡水二中、石家庄精英中学、河北省石家庄第一中学……
6)江苏省:天一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
7)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厦门市第一中学、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厦门双十中学……
8)广东省:深圳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省实验中学、广州二中……